红河盖茨又到中国来了,第6次。
与一年前的来访不同的是,他当时宣讲的技术已经得到了采纳,并将在我国的政府上网、电子商务等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工程中发挥作用。他还带来了一个能够让我们的VCD机变得“聪明”的小玩意儿──以WindowsCE为核心的“维纳斯”,它可能会使目前还只能看看影碟的VCD机成为几亿中国人通向因特网的桥梁。
盖茨的财富与微软的“垄断”在大洋的那边引起的议论已经持续了多年。在一些美国人的眼中,盖茨一旦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财富之后,就成了一个心智、品行都值得怀疑的人,甚至还有一个名叫“比尔·盖茨的秘密日记”的网站坚持不懈地对他进行绘声绘色的嘲笑。
国内的一些媒体也跟着大洋彼岸进行申斥。一些喜欢思想的人很抵触盖茨,有人说,一个异邦的款爷无从指示我们的“未来之路”(盖茨的一本传记名为《未来之路》)──这一次,他又来指引我们的“未来之路”了。一些喜欢“说不”的人担心,这个来自异邦的垄断毁掉了我们的软件产业乃至信息产业,他指引的是一条让我们通向毁灭的“未来之路”。在南方的一家报纸上,有人把“子孙后代”抬出来,发出了“长此下去,IT产业格局必将进一步恶化……我们丢失的不只是今天,连同明天的钥匙也会一起送尽”的警告。
另有人士认为,一个有头脑的计算机专业人士自有他判断是非的尺度。在中国的信息中心主任和计算机工程师心目中,盖茨和微软远远不是反面角色。
当盖茨到中国来的时候,他们一次次地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决不是为了见识一个“世界首富”,看一场西洋景。
他们曾经很看不起这家从摆弄“雕虫小技”──PC起家的公司,但微软一点一点地让他们改变了过去的成见:经验丰富的C++高手开始向别人推荐VB(微软的一种基于BASIC语言的软件开发包)作为编程工具;不用Unix就等于污辱了他的智慧的系统管理员,开始接受微软的NT和IIS。而微软,也终于将它的系统解决方案挤进了金融、民航这些原本属于大、中型机天下的领域。在我们的一些重大信息工程里,微软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上的实力已经得到了验证。
当盖茨在华尔街宣讲DNA(数字神经网络)的时候,颐指气使惯了的银行家们在台下虚心地听他描绘金融业的未来。去年的春天,当盖茨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演讲的时候,台下坐的何尝不是来自全国各地虔诚的中国IT精英?有人说,如果你想不被别人“垄断”死,而憋着气使用自己的东西,也可以试试嘛!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陈冲是这么看待微软在中国的作用的,他说:“我们有两个原则:第一,是否有利于中国用户采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第二,是否有利于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微软到中国来,我们要求它服从中国的标准,接受我们的管理。我们不允许它把在美国的不正当竞争带到中国来。”
与十年前或五年前相比,今天,在中国信息化建设中使用的微软产品从数量、占有率上都增加了,中国IT产业蓬勃发展,联想、方正、同创、曙光、东大阿尔派等一批IT企业成长了起来,成为可以同国际大厂商同场竞技的主力军。